加入收藏 | 学校首页

热血浇灌助农入户,学习非遗传统竹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学子暑期“三下乡”活动第二站

时间:2023-07-19 点击数:

7月17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分团委副书记任潇老师带领信鸽小分队成员前往南充阆中市天宫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即前往李子产业园助农,入户宣讲预防肺结核和学习非遗传统竹编。

怀揣初心躬耕祖国大地,描绘青春展现实践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为了积极响应党的领导,结合所学党课知识,共青团成都工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分团委带动和引导学生全面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信鸽小分队成员深入李子产业园,学习修剪知识,结合理论与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梦想助力乡村振兴。

8:00,小分队成员在前天宫院村党委向书记的带领下进入李子果园务农。开工前,向书记在与小分队成员沟通时表示,当代大学生要学会面对现实,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励志做为人民服务,贡献社会的人。他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修剪李子树的方法:主要以短截修剪为主,适量地短截或缩剪,中,长果枝,以提高李子树的坐果率。剪断五分之二主枝延长枝,促使树冠继续向外扩展;树冠周围的徒长枝需要修剪;连续三到五年的结果枝,仅保留基部隐芽,其余的疏剪。随后,小分队成员动手实践,用剪刀裁剪树丫,用镰刀除去杂草。

14:00,小分队前往阆中市五龙村天宫镇进行调研和入户宣讲预防肺结核。通过宣讲,引导居民正确认识结核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因为天气炎热,小分队还为入户居民们准备了风油精和藿香正气水。

入户宣讲时,小分队还特别拜访了“素清咖啡店”的老板——王素清婆婆。在乡村扶贫工作中,政府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在王素清婆婆闲置的老房子、以前用来关养猪牛羊的圈舍、废弃的茅草棚中融入时尚元素,打造成极具特色的民宿,统一经营管理,并以王素清婆婆的名字命名,王素清婆婆在自家“素清”小院内的“咖啡屋”上班。如今,五龙村的“素清咖啡”备受村民喜爱,通过技能实训,推动了更多村民实现了就业和自主创业。王素清婆婆表示,如今的美好生活,要特别感谢政府大力的支持,乡村振兴与扶贫工作为更多的人带来机遇,让更多的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18:00,信鸽小分队在篾匠铺学习非遗竹编。篾匠铺的爷爷介绍:“传统竹编的工艺通常有6个流程,分别是:砍竹、破篾、修篾、染篾、编织、整形。竹编制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不少魅力,深刻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造物观内涵。强调研究保护并传承传统竹编工艺,方能使竹编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信鸽小分队成员按照爷爷教授的方法编织“果盘”,用一根根细长的竹条编织成一个经纬网,再收拢边缘,最后用剪刀修剪多余部分。每位同学都在实践中感受了非遗传统竹编的魅力,编织的“果盘”都十分精美。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了对非遗传统竹编的认识,非遗传统竹编既是生活用品,又是工艺品,还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晚上,小分队召开了总结会,总结了今日的活动和收获,并安排布置第二天任务。会后,小分队成员整理资料,撰写总结和个人感悟。

助农入户学习李子树修剪知识,学习非遗传统竹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入户宣讲防结核增强村民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小分队成员在“三下乡”的生动社会实践中增进了对民情、社情及乡村振兴的了解,也在乡村振兴的图景里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印记。

(撰稿人:秦语蔓、任潇;审稿人:蒋娇龙)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工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版权所有